Y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工作抱持的態度幾乎可以說是與上一代全然不同,我們時常聽見老一輩的人指責現在的孩子不夠努力、認為他們只想玩不願意為生活打拼,但其實對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只是不願將生命奉獻給公司,畢竟工作是為了生活,而許多過時的觀念也早該被淘汰。因為種種價值觀上的差異,常讓他們被誤會成懶散的一群,而想要反駁、為自己發聲卻又被說是找藉口,這回網路作家Dianna Labrien精闢的用8點分析年輕人對工作的真實想法,相信一定也道出了你的心聲。
1. 他們不再重視傳統工作規則
還在守著嚴格的制服規定、為了開會而開會嗎?Y世代的年輕人早就不認為這些事有必要性、也不喜歡遵守過時的規則,更不願意為了一間堅持「過去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所以現在也要繼續」的公司工作。這一代的人之所以會被稱作「思考者」與「抄捷徑者」,是因為他們希望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事情,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佳成果。下次如果你覺得辦公室裡那個20幾歲的員工很懶散,也許你可以注意看看他認真工作時的樣子,可能他為了節省時間早就寫出一套自動操作重複手續的程式,現在只不過是利用空出來的那段時間享受更長的午休罷了。
2. 不只是崇尚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工作是為了生活
對Y世代的年輕人來說,工作絕不會是生活中的一切,他們想要有時間跟朋友、家人在一起、從事興趣或是做其它讓自己可以感到幸福的事。對他們來說,工作是為了生活,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lifestyle business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他們希望在有所熱情的事物上賺取金錢,比起幫其他公司達成業績目標,他們更想在這些喜好的事投入長時間與精力。事實上,下次當你懷疑眼前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好好找份工作,而要每天在相機前拍化妝影片或一天到晚去跳蚤市場挖寶到網路上賣時,很有可能他們其實是用自己的方式成功打造營利模式的企業家。好比知名彩妝部落客/YouTuber Michelle Phan,現在已成立公司,且2015年預計利潤將高達一億美元;另外像是暢銷書《The 4 Hour Workweek》作者Tim Ferriss也是一例,他依據個人興趣創辦了許多獲利良好的公司。
3. 他們不想再做巨輪下的另一個小零件
Y世代的他們被攻擊是「認為所有事都理所當然的一代」,但會有這樣的說法背後原因其實是因為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找到一份能夠一輩子付他們薪水的工作不是重點,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做一份有目標、對人生有所意義的工作。根據近期Deloitte所做的調查,受訪者中10位就有6位表示,目標感是他們選擇為某家公司工作的最大原因。從另一方面看,多數公司的環境無法滿足年輕員工的期望,只有28%的人認為上司有讓他們發揮所有能力。如果你希望讓公司的年輕人滿足、具生產力,也許可以試著給他們更多權力,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他們應該在乎自己所做的事、強調每位成員都是成功的關鍵,同時在有所成果實多讚揚個人表現,而非只將功勞一次歸給大團體或上位者。
4. 他們更在乎無形的工作福利
這個世代的員工在進入公司前就能先透過網路得知關於公司的細節,諸如離職員工的評價。他們想要的不是一張辦公桌、準時的上下班時間、退休金制度獲年度獎勵,對他們來說,真正吸引人的是友善的工作文化、自由發揮的空間、去除官僚化以及適宜的休假日,當然其他像是具有設計感的辦公環境、特殊福利等也是額外讓他們看出公司理念的條件,比起高薪,這些反而更能使員工滿足、促進忠誠度。
5. 他們習慣彈性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工作
Y世代的他們早已習慣隨時隨地接發信件、打電話或處理事情,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覺得自己有必要一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年輕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已經將一天的事情都處理好了、剩餘的信件也能在其他地方回覆卻還要繼續待在公司,難道人有出現在位置上才是最重要的嗎?他們不想再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每個禮拜都花60個小時在辦公室,在科技如此發達的年代,只要有電腦跟網路任何時間他們在哪都能做事,甚至會做的比在辦公室裡好的多。
6. 他們自動自發
網路成癮的他們知道需要資訊時哪裡能找到,也時常利用線上免費資源學習需要的新技能,他們從小聽著20幾歲的人在宿舍用網路就成立了市值幾百萬美元的公司這類故事長大,這也讓充滿鬥志的他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有想法的他們渴望在做決策時自己的聲音也被聽到,如果你的公司也在尋求創新或渴望進步的話,何不抱持開放心態多聽聽這些年輕人的想法,熟知時下流行、懂得掌握資源的他們很可能是你們成功的關鍵。
7. 他們想要公司更透明化
Y世代員工不會只知道聽上司的話乖乖的點頭做事,除非了解決策背後的原因才肯心服口服的動作。他們不想把時間花在「我是老闆,所以我懂得比較多」這種沒邏輯的事情上,把他們視為公司的一份子,即使不見得同意,他們也會因此而對公司抱持欣賞的態度甚至增加認同與歸屬感。
8. 他們希望透過經驗學習
大多Y世代的人其實比你想得還要有抱負許多,絕不會以當上中階主管就滿足、視為人生的一大成就。他們渴望新知識與第一手經驗、專注於個人成長,不再認定學校教育就是一切而是不斷學習;同時,他們偏好以真實世界經驗為基準所開設的課程與訓練,而非將追求更高學歷、獲得證照等為目標。多給你的員工們個人學習的時間,邀請講者到辦公室演講、或是讓他們參加訓練課程都會是不錯的方法。
0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